豪宅遍地 薪水族被擠出市區

今年,台北市1,200萬以上的房子佔41%,創史上新高。豪宅遍地開花,造成什麼後果?
台灣建商這樣定義:2007年是台灣豪宅元年。每坪邁入百萬元,高單價、大坪數的住宅大量湧現,部份總價甚至推高至億元門檻。豪宅四起的背後,是薪水階級被擠出城外的無奈。
自台北市房市兩極化的狀態明朗化後,原應屬於稀有型投資產品的豪宅,竟然「遍區開花」。根據住宅需求動向今年第1季的調查,台北市1,200萬以上的房子佔41%,是史上最高比例。「地價上漲,建商成本提高、料源有限,未來1坪百萬以上的房子會愈來愈多,且易漲難跌,」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觀察。
豪宅這類投資型產品,標榜珍藏性,許多富人買豪宅當節稅工具,因而炒熱豪宅市場。
去年,一位財務顧問曾幫客戶辦理2億財產移轉,倘若直接移轉要課稅40%,等於被課8,000萬。顧問建議客戶買豪宅,以公告現值2,000萬贈與小孩,稅只繳了80萬,現賺7,900萬。富人聰明理財讓豪宅熱賣,建商食髓知味,漫天喊價,喊破100萬不稀奇,更有的喊破200萬。
外溢效果 哄抬中低房價
豪宅案成為區域房價指標,外溢效果哄抬了中低價位的房價。
在台北市,中古屋平均一坪達50多萬,大安區的3房中古屋更高達2,000多萬,年輕人出社會10年還不一定買得起。
許多人只好向價格妥協,犧牲通勤時間,從市中心往2線區域移動找屋。像在士林區零售業工作超過10年的黃俊誠,原本想在鄰近的天母買屋和家人同住。但月薪7萬的他,原本看中的天母區中古小套房,卻因附近正在推豪宅案,屋主開價950萬,還沒附車位,「車位隨便就要100、200萬,再加上房子,根本超出我1,000萬的購屋預算,」黃俊誠夫婦最後選擇到蘆洲重劃區落腳。
豪宅的漲跌原本和薪水階級關連不大,如今卻成為薪水階級買不起房子的惡夢。「有能力住進台北市的中產階級變少,」永慶房仲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廖本勝觀察。豪宅出現原不是壞事,它是一種財富、經濟力的象徵。但以豪宅之名行哄抬之實,說穿了只呈現一種「富裕中的貧窮」的假象。
自台北市房市兩極化的狀態明朗化後,原應屬於稀有型投資產品的豪宅,竟然「遍區開花」。根據住宅需求動向今年第1季的調查,台北市1,200萬以上的房子佔41%,是史上最高比例。「地價上漲,建商成本提高、料源有限,未來1坪百萬以上的房子會愈來愈多,且易漲難跌,」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觀察。
豪宅這類投資型產品,標榜珍藏性,許多富人買豪宅當節稅工具,因而炒熱豪宅市場。
去年,一位財務顧問曾幫客戶辦理2億財產移轉,倘若直接移轉要課稅40%,等於被課8,000萬。顧問建議客戶買豪宅,以公告現值2,000萬贈與小孩,稅只繳了80萬,現賺7,900萬。富人聰明理財讓豪宅熱賣,建商食髓知味,漫天喊價,喊破100萬不稀奇,更有的喊破200萬。
外溢效果 哄抬中低房價
豪宅案成為區域房價指標,外溢效果哄抬了中低價位的房價。
在台北市,中古屋平均一坪達50多萬,大安區的3房中古屋更高達2,000多萬,年輕人出社會10年還不一定買得起。
許多人只好向價格妥協,犧牲通勤時間,從市中心往2線區域移動找屋。像在士林區零售業工作超過10年的黃俊誠,原本想在鄰近的天母買屋和家人同住。但月薪7萬的他,原本看中的天母區中古小套房,卻因附近正在推豪宅案,屋主開價950萬,還沒附車位,「車位隨便就要100、200萬,再加上房子,根本超出我1,000萬的購屋預算,」黃俊誠夫婦最後選擇到蘆洲重劃區落腳。
豪宅的漲跌原本和薪水階級關連不大,如今卻成為薪水階級買不起房子的惡夢。「有能力住進台北市的中產階級變少,」永慶房仲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廖本勝觀察。豪宅出現原不是壞事,它是一種財富、經濟力的象徵。但以豪宅之名行哄抬之實,說穿了只呈現一種「富裕中的貧窮」的假象。
eXfuze F1 team ---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+
0 意見:
張貼留言